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知必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各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习近平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十二个必须)
(1)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2)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4)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5)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6)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7)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8)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9)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10)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1)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12)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主题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简称“两个共同”。
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重点把握的关系: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项重点工作
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8.“三个离不开”的内容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9.“五个共同”的内容
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10.“五个认同”的内容
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1.“六个相互”的内容
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12.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3.如何正确处理民族事务
要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一般性社会事务工作简单归结为民族工作,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民事刑事问题简单归结为民族问题,不能把发生在民族地区的一般性矛盾纠纷简单归结为民族矛盾。
14.如何理解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强化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从政治上看待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
15.如何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
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各级党委要落实民族工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素质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加大民族工作在民族地区干部考核中的权重。发生重大涉民族因素问题,相关领导班子要专门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检查整改。完善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党委统战部领导民族工作部门的体制机制,统战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政策研究、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民族工作部门要提高能力和水平,切实履职尽责,当好参谋助手。要坚持和完善民委委员制,理顺党委统战部统一领导和政府分工负责的关系。围绕工作主线推动民族工作部门职能优化和职责调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大力支持民族工作部门加强自身建设,落实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保障,推动民族工作社会化、法治化、人文化、数字化。